因为专业

所以领先

客服热线
136-9170-9838
[→] 立即咨询
关闭 [x]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了解行业动态和技术应用

半导体芯片封装八大工艺介绍与芯片封装清洗介绍

合明科技 👁 1877 Tags:芯片封装八大工艺芯片封装清洗

一、半导体芯片封装八大工艺介绍

半导体芯片封装的八大工艺包括引线键合(Wire Bonding)、倒装芯片(Flip - Chip)、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Wafer - Level Chip Scale Package,WLCSP)、芯片级封装(Chip Scale Package,CSP)、球栅阵列封装(Ball Grid Array,BGA)、四边扁平无引脚封装(Quad Flat No Leads,QFN)、多芯片模块封装(Multi - Chip Module,MCM)、三维封装技术(3D Packaging)。

image.png

1. 引线键合(Wire Bonding) 引线键合是最传统的封装技术之一。它包括金丝球焊、铝丝超声焊接等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细金属线被用来连接芯片上的焊盘和封装体中的导电引脚,从而实现电气互连。这种技术的原理是利用金属线的导电性,在芯片和引脚之间搭建起电流传输的通道。例如在一些传统的电子产品芯片封装中,通过引线键合将芯片的功能引脚与外部封装的引脚连接起来,使得芯片能够与电路板等外部电路进行信号交互。由于其技术成熟,成本相对较低,所以在很多大规模生产的芯片封装中仍然被广泛应用。

2. 倒装芯片(Flip - Chip) 倒装芯片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封装技术。它直接将芯片上的焊球与基板或封装载体的焊盘对准并焊接,从而实现芯片与外部电路的直接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具有很多优点,例如它具有短路径、低电阻、高I/O密度的特点。相比传统的引线键合方式,倒装芯片的信号传输路径更短,这意味着信号传输速度更快,同时也能减少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在一些对性能要求较高的电子产品中,如高端手机、高性能计算机芯片等的封装中被广泛采用,因为它能够满足高集成度和高速信号传输的需求。

3. 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Wafer - Level Chip Scale Package,WLCSP) 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包括扇入型WLCSP(Fan - In WLCSP)和扇出型WLCSP(Fan - Out WLCSP)。这种封装方式是在晶圆阶段就完成大部分封装过程,例如在切割前进行RDL(重新分配层)布线,最终形成接近芯片尺寸的小型化封装形式。它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利用晶圆的空间,减少封装后的芯片尺寸,提高了封装的集成度。在一些小型化的电子设备中,如物联网设备、可穿戴设备等,由于对芯片尺寸和功耗要求较高,WLCSP封装技术就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些需求。

4. 芯片级封装(Chip Scale Package,CSP) 芯片级封装的主要目标是使封装后的芯片尺寸尽量接近裸芯片大小,从而减少封装所占用的空间,提高芯片的集成度。CSP可以采用多种内部结构和互连技术。通过优化封装结构,使得芯片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能够更加紧凑地集成到电子设备中。在一些对空间要求严格的电子产品中,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芯片级封装技术有助于提高设备的整体性能和小型化程度。

5. 球栅阵列封装(Ball Grid Array,BGA) BGA封装是一种高密度封装方式,其底部呈网格状排列着大量的小锡球作为I/O连接点。这种封装方式能够实现高密度、高性能的封装,并且能够有效降低信号传输损耗。由于小锡球的分布方式,可以在较小的封装面积上实现更多的引脚连接,增加了芯片的I/O数量。在一些需要高性能和高集成度的电子产品中,如计算机主板芯片、高端图形处理芯片等的封装中经常被使用。

6. 四边扁平无引脚封装(Quad Flat No Leads,QFN) QFN封装是一种无引脚封装技术,芯片四周有大面积散热片,底部设有多个焊盘用于与PCB板焊接。这种封装方式适用于小型化、低高度以及需要良好散热的应用场景。例如在一些移动设备电源管理芯片、传感器芯片等的封装中,QFN封装能够满足芯片在狭小空间内的散热需求,同时保证芯片与PCB板的良好电气连接。

7. 多芯片模块封装(Multi - Chip Module,MCM) 多芯片模块封装技术将多个功能不同的芯片在一个封装体内集成,通过内部互联线路进行通信。这种封装方式能够显著缩小系统的体积,同时优化系统性能。通过将多个芯片集成在一起,可以减少芯片之间的信号传输延迟,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在一些复杂的电子系统中,如通信基站、高端服务器等,MCM封装技术可以将多个不同功能的芯片(如处理器、内存芯片、信号处理芯片等)集成在一个封装内,从而提高系统的集成度和性能。

8. 三维封装技术(3D Packaging) 三维封装技术包括硅通孔(Through - Silicon Via,TSV)、堆叠式封装(Stacked Die Packaging)等技术。它通过垂直方向的互连层来整合多层芯片,以实现更紧凑、更快捷的数据传输和更低功耗。这种封装技术可以将多个芯片在垂直方向上堆叠起来,大大提高了芯片的集成度。在一些对空间和性能要求极高的电子产品中,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三维封装技术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更高的性能和功能集成度。

二、半导体芯片封装八大工艺的流程

  1. 晶圆切割 - 晶圆是制造芯片的基础材料,一个晶圆上通常包含数百个芯片,每个芯片之间通过划线槽(Scribe Lane)分隔开。晶圆切割作业也称为晶圆划片(Wawing)或切片(Dicing),其目的是将晶圆分离成单独的芯片。在切割之前,可能需要在晶圆正面覆盖一层保护胶带(背面研磨保护胶带),以防止用于绘制电路的晶圆正面遭受物理性损害。 - 切割的方法有多种,例如刀片切割法,这种方法使用轮状锯片(采用高硬度的金刚石刀头)沿着晶圆划片线切割。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个问题,当晶圆变得越来越薄时,发生断裂的可能性会随之增加。另一种方法是激光切割(Laser Dicing),这种方法在切割过程中无需直接接触晶圆,而是在晶圆背面利用激光来完成切割,可有效解决晶圆薄时断裂的问题。还有一种先切割后研磨(DBG:dicing before grinding)的方法,这种方法先对晶圆进行部分切割,再对晶圆背面进行研磨,最后通过承载薄膜扩张法(MTE)使其被彻底切割。 2. 芯片贴装(Die attach) - 切割后的芯片将被转移到引线框架(Lead Frame)或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上。引线框架在半导体芯片和外部电路之间传递电信号,并起到保护和支持芯片的骨架作用。 - 在贴装过程中,要防止已切割的芯片从承载薄膜上脱落,同时还要顺利地将芯片从承载薄膜上剥离并粘贴到涂有粘合剂的基板或引线框架上。例如在一些封装工艺中,会使用银胶对晶粒进行黏着固定到导线架(晶粒座)上,导线架预设有延伸IC晶粒电路的延伸脚。 3. 引线键合(Wire Bonding) - 如果采用引线键合工艺,使用细线(如金线、铝线等)将放置在基板上的半导体芯片的接触点与基板的接触点连接以赋予芯片电气特性。通常使用金线的一端烧成小球,再将小球键合在第一焊点(芯片上的接点),然后按照设置好的程序拉金线,将金线键合在第二焊点(内部引脚上接点)上。不同的金线类型适用于不同的键合范畴,例如掺杂金线包括GS、GW、TS三种型号,GS掺杂金线适合应用在弧高大于250μm的高弧键合范畴内;GW掺杂金线适合应用在弧高200 - 300μm的中高弧键合范畴内;TS掺杂金线适合应用在弧高100 - 200μm的中低弧键合范畴内,并且掺杂金线、合金金线直径可选择性较多,如0.013mm、0.014mm、0.015mm等。 4. 倒装芯片连接(Flip - Chip) - 对于倒装芯片封装,直接将芯片上的焊球与基板或封装载体的焊盘对准并焊接。在这个过程中,凸点(通常由金(Au)或焊料(锡、铅和银的化合物)制成)起到连接芯片和基板电路的作用。与引线键合相比,它具有更低的电阻、更快的速度和更小的外形尺寸,能够实现芯片与外部电路的直接连接,提高了半导体速度。 5. 密封(Molding) - 在芯片和线路连接之后,使用封装材料(通常是环氧树脂)对芯片进行封装。密封材料包围芯片和连接线,提供保护、机械支撑和电绝缘的作用。 - 对于采用引线键合的芯片,将完成引线键合的芯片与引线框架置于模腔中,再注入塑封化合物环氧树脂用于包裹住晶圆和引线框架上的金线。在塑封过程中,可能需要对引线键合的芯片、引线框架进行预热处理,然后放在封装模(压模机)上,启动压膜、关闭上下模,使树脂处于半融化状态被挤到模当中,待其充分填充及硬化后可开模取出成品。在操作环节中需要注意封装方式、尺寸差异等问题,例如要根据不同的封装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具,并要注意模具的使用,保证整个工艺质量与作业成效,同时要把控自动上料系统等。 6. 引脚形成(Pin Formation) - 在封装完成后,需要形成芯片的引脚以便与外部电路连接。这可以通过切割封装材料以暴露引脚,或使用其他技术(如针脚连接、球栅阵列等)实现。例如在BGA封装中,其底部呈网格状排列着大量的小锡球作为I/O连接点,这些小锡球就是引脚的一种形式;而在一些传统封装中,可能需要通过切割封装材料来露出引脚。 7. 测试和质量控制(Testing and Quality Control) - 经过封装和引脚形成后,对封装芯片进行严格的测试和质量控制,以确保其功能正常、性能稳定和质量可靠。这些测试可以包括电气测试、可靠性测试和外观检查等。 - 在电气性能测试中,例如对集成电路进行测试时,可能会选择自动测试设备开展工作,将各集成电路快速地插入到测试仪所对应的电气连接小孔中(各小孔均有针,并有一定的弹性,与芯片的管脚充分接触),从而完成电学测试工作。外观检测则是工作人员借助显微镜对各完成封装芯片详细观察,保证其外观无瑕疵,进而确保半导体封装工艺质量。 8. 成品封装(Final Packaging) - 最后,通过组装和封装工艺将封装芯片与其他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晶振等)组装在一起,形成最终的成品封装器件。例如在一些电子产品的主板上,芯片与其他电子元件一起被组装在PCB板上,经过一系列的焊接、固定等工艺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子设备的核心部件,从而使芯片能够在各种电子设备中发挥其功能。

image.png

三、半导体芯片封装八大工艺的技术要点

1. 晶圆切割技术要点 - 精度控制:晶圆切割需要精确地将每个芯片从晶圆上分离出来,要求切割的尺寸精度非常高。因为芯片的尺寸越来越小,切割过程中的微小误差都可能导致芯片损坏或者功能异常。例如在一些先进制程的芯片制造中,芯片的尺寸可能只有几毫米甚至更小,切割时的偏差需要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 - 避免芯片损伤:在切割过程中要避免对芯片造成物理损伤,如裂纹、碎屑等。采用不同的切割方法时需要注意各自的问题,如刀片切割法在晶圆变薄时容易导致断裂,所以需要控制切割的速度、力度以及刀片的质量等参数;激光切割虽然避免了直接接触,但也需要精确控制激光的功率、波长等参数,防止对芯片造成热损伤。 - 切割后的处理:切割后需要及时处理硅屑等切割产生的废弃物,避免对后续工作开展及质量控制造成阻碍。同时,对于切割后的芯片,要保证其表面的洁净度,为后续的贴装等工序提供良好的条件。 2. 芯片贴装技术要点 - 粘合剂的选择和使用:选择合适的粘合剂对于芯片贴装至关重要。粘合剂需要具备良好的粘结性能,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温度、湿度变化)保持芯片与基板或引线框架的牢固连接。例如在一些高温环境下工作的芯片,需要使用耐高温的粘合剂。同时,粘合剂的用量也需要精确控制,过多可能会溢出影响其他部件,过少则可能导致粘结不牢固。 - 贴装的位置精度:芯片在贴装到基板或引线框架上时,需要精确控制其位置。因为芯片上的引脚或连接点需要与基板上的对应点准确对接,以确保后续的电气连接正常。这就需要高精度的贴装设备和技术,能够将芯片准确地放置在预定的位置上,误差通常需要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 - 防止静电和污染:在贴装过程中,要防止芯片受到静电的影响而损坏。同时,也要避免芯片受到污染,如灰尘、杂质等,因为这些污染物可能会影响芯片的性能或者导致短路等问题。所以贴装环境通常需要在洁净的无尘车间内进行,并且要采取有效的静电防护措施,如使用静电消除器、穿戴防静电服等。 3. 引线键合技术要点 - 金属线的选择:不同的金属线(如金线、铝线等)具有不同的特性,需要根据具体的封装需求进行选择。金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抗氧化性和可塑性,适用于很多高性能要求的封装。铝线则成本相对较低,但在一些性能方面可能略逊于金线。同时,金属线的直径也需要根据键合的要求进行选择,不同直径的金属线在键合时的性能和适用范围也有所不同。 - 键合参数的控制:在引线键合过程中,键合的参数如键合压力、键合时间、键合温度等需要精确控制。这些参数会直接影响键合的质量,如键合的强度、导电性等。例如,如果键合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芯片或基板的损坏;如果键合温度过高,可能会影响金属线和芯片、基板之间的结合性能。 - 键合点的质量控制:键合点的质量对于整个封装的电气性能至关重要。键合点需要保证良好的电气连接,具有低电阻、高可靠性等特点。在键合过程中,需要对键合点的形状、大小、表面平整度等进行严格的控制,防止出现虚焊、脱焊等问题。 4. 倒装芯片技术要点 - 焊球的制作和对准:倒装芯片的焊球制作需要精确控制其大小、形状和成分。焊球的大小和形状会影响到与基板焊盘的连接质量,而焊球的成分(如金或焊料的配比)则会影响到焊接的性能,如熔点、导电性等。同时,将芯片上的焊球与基板或封装载体的焊盘对准是一个关键步骤,需要高精度的对准设备和技术,确保每个焊球都能准确地与对应的焊盘连接,误差通常要控制在微米级甚至更小的范围内。 - 焊接工艺的控制:倒装芯片的焊接过程需要精确控制焊接的温度、时间和压力等参数。焊接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芯片或基板的损坏,温度过低则可能导致焊接不牢固。焊接时间和压力也需要根据芯片和基板的材料、焊球的大小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以确保焊接的质量和可靠性。 - 底部填充材料的使用:为了提高倒装芯片的可靠性,通常会在芯片底部填充一种特殊的材料(如底部填充胶)。这种材料可以填充芯片与基板之间的空隙,增强芯片与基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还能起到保护芯片、防止水分和杂质侵入的作用。在使用底部填充材料时,需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填充的工艺和固化的条件等,以确保其性能的发挥。 5. 密封技术要点 - 封装材料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封装材料(如环氧树脂)对于芯片的保护至关重要。封装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绝缘性能、机械强度、耐温性和耐湿性等特点。例如在一些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工作的芯片,需要使用能够耐受这种恶劣环境的封装材料。同时,封装材料的流动性、固化速度等特性也会影响到密封的效果,需要根据具体的封装工艺进行选择。 - 密封的完整性:在密封过程中,要确保封装材料能够完全包围芯片和连接线,避免出现空隙或者漏封的情况。这就需要精确控制密封的工艺参数,如注射封装材料的压力、速度和量等,同时也要保证模具的密封性良好。如果密封不完整,可能会导致芯片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水分、灰尘等的侵入),从而影响芯片的性能和寿命。 - 后固化处理:密封完成后,可能需要进行后固化处理。后固化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封装材料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确保其对芯片的保护作用。在后固化过程中,需要控制固化的温度、时间和环境湿度等参数,以达到最佳的固化效果。 6. 引脚形成技术要点 - 引脚结构的设计:根据不同的封装类型(如BGA

芯片封装清洗介绍

·         合明科技研发的水基清洗剂配合合适的清洗工艺能为芯片封装前提供洁净的界面条件。

·         水基清洗的工艺和设备配置选择对清洗精密器件尤其重要,一旦选定,就会作为一个长期的使用和运行方式。水基清洗剂必须满足清洗、漂洗、干燥的全工艺流程。

·         污染物有多种,可归纳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类。离子型污染物接触到环境中的湿气,通电后发生电化学迁移,形成树枝状结构体,造成低电阻通路,破坏了电路板功能。非离子型污染物可穿透PC B 的绝缘层,在PCB板表层下生长枝晶。除了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污染物,还有粒状污染物,例如焊料球、焊料槽内的浮点、灰尘、尘埃等,这些污染物会导致焊点质量降低、焊接时焊点拉尖、产生气孔、短路等等多种不良现象。

·         这么多污染物,到底哪些才是最备受关注的呢?助焊剂或锡膏普遍应用于回流焊和波峰焊工艺中,它们主要由溶剂、润湿剂、树脂、缓蚀剂和活化剂等多种成分,焊后必然存在热改性生成物,这些物质在所有污染物中的占据主导,从产品失效情况来而言,焊后残余物是影响产品质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离子型残留物易引起电迁移使绝缘电阻下降,松香树脂残留物易吸附灰尘或杂质引发接触电阻增大,严重者导致开路失效,因此焊后必须进行严格的清洗,才能保障电路板的质量。

·         合明科技运用自身原创的产品技术,满足芯片封装工艺制程清洗的高难度技术要求,打破国外厂商在行业中的垄断地位,为芯片封装材料全面国产自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图标] 联系我们
[↑]
申请
[x]
*
*
标有 * 的为必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