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专业
所以领先
清洗剂成分与配方
水基清洗剂的表面活性剂含量直接影响对污染物的乳化分散能力,需根据污染物类型(如松香、油脂)调整配方,以提高渗透性和溶解性24。
皂化剂(如氢氧化钠)可分解有机酸残留,但可能腐蚀铝、锌等金属,需添加缓蚀剂平衡效果与风险24。
污染物类型与性质
助焊剂残留(松香基/合成树脂基)、锡膏类型(免洗型/水溶性)直接影响清洗难度,需匹配不同清洗剂和工艺参数15。
污染物附着时间越长或受热次数越多(如多次回流焊),其氧化或固化程度越高,清洗难度越大14。
温度与时间
清洗温度过高可能导致金属腐蚀或标签脱落,温度过低则降低清洗剂活性;时间过长可能损伤元器件,过短则无法彻底去除残留13。
漂洗水的温度需与清洗剂温度匹配,避免温差导致二次污染34。
物理作用方式
超声波清洗通过空化作用可深入微结构缝隙,但功率过高可能损伤脆性元件26。
喷淋清洗依赖压力与覆盖均匀性,需根据电路板布局调整喷淋角度和强度34。
设备性能
过滤系统需实时去除悬浮污染物,防止循环液体污染加重34。
多槽式清洗机需控制槽间液体交叉污染,例如采用独立漂洗槽和流动水更新机制34。
工艺稳定性
清洗剂浓度需定期检测并补充,避免因蒸发或消耗导致效力下降4。
设备温控精度(±2℃以内)和超声波频率稳定性直接影响清洗一致性35。
元器件布局与密度
高密度电路板(如BGA封装)因元器件间距小,需更高渗透性清洗剂和精准喷淋/超声波参数12。
元器件托高高度不足时,底部残留难以接触清洗剂,需延长浸泡或提高物理作用强度15。
材料兼容性
敏感材料(如塑胶件、非密封元件)可能受碱性清洗剂腐蚀,需选择中性配方并缩短接触时间24。
标签、涂覆层等需验证耐清洗剂和耐温性能,避免脱落或变形14。
漂洗与干燥
漂洗不彻底会导致清洗剂残留,引发电化学迁移风险;需保证足够漂洗次数和纯水质量35。
干燥温度过高可能损伤热敏元件,需采用分段升温或惰性气体吹扫34。
水基清洗剂清洗效果是成分适配性、工艺参数优化、设备稳定性及电路板特性综合作用的结果,需通过实验验证最佳组合方案